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优化营商环境
银川市营商环境建设“五项”制度 探索建立精细化服务企业新机制
发表时间:2022-10-24   来源:优化营商环境和法规处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当前在推进各项改革中,市营商办深刻感受到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感受度、体验感不佳。一些堵点痛点难点问题依然得不到有效解决。企业家归属感不强,企业家获得社会包容、理解支持的措施不多;政府主动联系对接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问题的办法不多、力度不够;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多,存在多头重复执法,包容审慎监管柔性执法不够,生冷硬时有发生等问题;政府相关部门服务企业的成效、参与度较差,企业参与面不够,反馈机制欠缺;企业生产经营者各种问题困难投诉救济的渠道不畅,联动协调解决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按照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银川市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全面贯彻李克强总理“放管服”改革是营商环境关键之举的部署,打造稳定、公平、可预期营商环境的要求,制定出台精细化服务企业五项制度,市场活力、动力持续提升,满意度不断增强。

一、实施优秀企业家绿色通道服务制度,增强企业家归属感、荣誉感

聚焦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优秀企业家队伍,更好发挥优秀企业家示范带头作用,细化了出入境及居留、户籍办理、医疗保健、社会保险、政务服务、纳税、科研、金融等十个方面的绿色通道服务。组织相关部门梳理规模大、税收贡献强、带动就业多的农业龙头企业、规上工业企业、规上服务业企业、优秀房地产企业、高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428名。一是联席会商,形成合力。印发《关于建立银川市优秀企业家绿色通道服务机制联席会商制度的通知》,建立优秀企业家绿色通道联络员制度和工作推进季度报送制度,明确绿色通道服务措施、流程、时限等内容。二是专人负责,精准对接。在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4家甲级医院、2家金融机构、10个开放实验室、科研院所等共26个场所,明确10大领域20个通道具体工作分管领导和联络员26名,夯实责任,精准对接服务,确保优秀企业家随时需求,随时提供高质量、全天候保姆式服务。三是畅通渠道,标准规范。在市、县、乡三级政务服务中心提供绿色通道服务,推行专人专岗,一次告知,一线服务,随叫随到,全程指导,跟踪服务等有力举措;在4家市级医疗机构为定点医院,设立VIP诊室,安排专门服务人员(导医),负责引导服务对象的诊疗过程,为服务对象看病就医提供优先、有序、安全、畅通的诊疗服务;在2家外汇指定银行为优秀企业及其所属企业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优先开设资本金账户、经常项目外汇账户,提供外汇资本金结汇等服务,优先办理贸易项下进出口托收、信用证、汇款等业务;在市出入境服务大厅对外籍优秀企业家提供优先办理永久居留申请、缩短受理审核时间10个工作日内上报区厅并定期通报办证进度、送证上门等便利服务;在全市10个开放实验室、科研院所,为企业免费开放文献库查阅等服务。累计为国家能源集团、新华百货等区内、外优秀企业及企业家本人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千余次。企业家的获得感、荣誉感大幅提升,企业的发展信心、内生动力有力增强,向优秀企业家看齐、学习的氛围空前浓厚。

二、实施领导干部担任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扫清障碍、创造条件

聚焦有效发挥各级干部在扶企援企和推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围绕包抓领导、联络对象、工作职责和任务、工作机制、督查检查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一是建立机制,强化责任。组织全市533名处级以上干部包抓533家企业,开展“一对一”帮扶包抓。开发完成“银川市千名干部包千企”服务小程序,在服务小程序上设置政策专栏,帮助包抓干部熟悉政策、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各项惠企政策。按月填报银川市领导干部包抓服务企业联系卡,形成“一张表”走访清单。每月由市政府、市营商办对领导干部包抓企业随时跟踪督查,每月通报一次,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二是优化服务,强化扶持。为所有帮扶企业设立“千名干部包千企”公示牌,每月至少实地到企业服务一次,切实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已协调解决融资、审批、用工、政策等领域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困难和突出问题148个。64家企业获得国家、自治区7个类别项目资金补助3704.3万元,组织110家企业申报自治区各类政府扶持政策。围绕“工业强市”战略,对产值突破、产值增长的69家企业给予一定资金奖励。提振了企业发展的信心,解决困扰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拉近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扫清障碍、创造条件。

三、实施涉企行政执法检查登记备案制度,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聚焦涉企行政执法检查透明度不高、多头重复执法影响经营、自由裁量权过高等具体问题,围绕合理确定涉企执法检查范围、压缩执法检查频次、规范涉企执法检查行为、加强涉企行政检查行为监督、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要求行政执法部门实施涉企行政执法检查一律实行执法检查计划(事前)备案,未经备案的不得开展执法检查。一是计划先行,宣传有力。梳理2022年银川市备案登记的行政执法行为,共备案27家单位3640项检查事项。按照“能少检查的少检查、能联合检查的合并检查、能免检查的不检查”工作思路,重点关注环保、安监、综合执法、住建、消防、公安等22个具有涉企行政执法检查权的部门的312项检查事项。组织人员深入企业,倾听企业诉求,了解行政机关涉企行政执法检查相关情况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共走访市直单位、企业22家,发放宣传彩页5000余份,调查问卷200份。二是问题导向,联合督导。建立“月报”和常态化检查工作机制,随机抽查10余家行政执法单位涉企执法检查情况。探索建立执法监督员监督机制,全面完成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执法监督力量有效增强、政企沟通渠道不断拓宽。通过备案,大幅降低企业迎检成本,建立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格局。让企业腾出更多的时间抓生产经营,促进企业效益的大幅提升。

四、实施企业评价部门服务优劣制度,提高主动服务企业精细化水平

聚焦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围绕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标准、组织实施、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一是日常评价,“好差评”全覆盖。在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涉及公安、税务、医保、社保、住房保障、商事登记、项目报批、公积金、不动产登记等政务服务事项,设置1200余个评价器,实现线上一事一评、线下一次一评。二是企业评价,部门亮相。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通过手机短信、邮寄、网站等多种形式向市场主体发送调查问卷2.11万余份,结合调研、访谈等形式开展得出48个市直部门、县(市)区及公用事业服务单位的企业满意度,及时收集问题,建立整改销号台账,及时转办各责任单位拉条挂账、整改落实。国务院职转办统计报告显示,1-6月全市共接受政务服务办件“好差评”评价149041条,好评135840条,差评24条,满意率98%;所有差评均核实反馈整改,整改率100%。企业评价部门制度作为政府部门年终绩效考核、干部任免重要依据。倒逼政府部门改进作风提升质效,通过部门整改,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使作风大为转变,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精细化服务企业的氛围空前高涨。

五、实施营商环境投诉“直通车”制度,搭建政企连心桥

聚焦营商环境投诉处理规范化、高效化发展,设立5556666企业投诉“直通车”专线,建立市县两级联动投诉化解机制。一是广泛宣传,扩大参与。已累计向12万余家企业发送投诉制度宣传及问题征集短信4批次149万余条,及时掌握企业项目投资、生产经营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及有效需求、意见建议,实现投诉处理全环节全过程“闭环”管理,倒逼部门(单位)加快提高服务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交办督办,跟踪问效。跟踪处置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推诿扯皮、政策不兑现等营商环境问题2000余件,督促办结吊销营业执照不合理、污水垃圾处理费用不合理、企业信息在报税系统非正常显示等各类投诉1776件,办结率89%。已办结奖补资金兑现慢、公用服务质量低影响经营、乱检查乱收费等企业投诉49件,督促兑现奖补资金2152万元,企业回访满意率达到95%以上。通过进一步聚集资源、整合力量,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及时回应企业诉求,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切实把市委、市政府支持企业经济发展的措施落到实处,这一桩桩一件件投诉化解,有效缓解了政企矛盾,消除了企业积怨,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银川市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解企业所难,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打造西部最具吸引力竞争力的投资目的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务微信
智能问答
政务服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