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工作动态
宁夏发展改革委创新拓展以工代赈方式助力农村低收入人群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发表时间:2022-07-19   来源:地区发展处     

今年以来,受国内疫情多发频发冲击,脱贫地区劳动力就业面临外出务工难、返程复工难、稳定就业难的问题。面对复杂局面,宁夏发展改革委立足务工人员就地就近就业的需求,创新拓展以工代赈政策方式,积极向国家争取以工代赈项目资金,支持脱贫地区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充分释放以工代赈“赈济”功能。截至目前,已争取中央以工代赈资金2.1亿元、整合各类资金1.3亿元,支持实施项目41个,为农村低收入人群提供就业岗位超过3500个、增加务工收入超过4000万元、工资发放比例增加了4个百分点。主要做法是:

一是突出三个重点精准谋划项目。采取“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资产折股量化分红+就业技能培训”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两种新模式,优先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移民搬迁安置区、产业发展集中区精准谋划项目。在项目前期谋划中,注重产业发展、项目建设、龙头企业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等四个方面的统筹,与乡村全面振兴规划相衔接,优先储备劳务报酬发放比例高、带动群众务工人数多、脱贫群众就近就业需求大、产业带动综合效益好、政府组织群众务工能力强的项目,滚动建立以工代赈项目库。在项目组织上,注重县区统筹、乡镇主责、村民自建三个结合,督促县区按照相关规定做好项目审批和选址用地,确保项目达到资金下达即可开工的要求。

二是加力三个环节规范实施项目。以项目实施规范提升为抓手,在流程管控上加力,推动落实优化简化项目审批流程,督促县区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各方责任,紧盯劳务报酬、技能培训“两个到位”,做到项目开工前、实施中、建成后“三个公示”,建立县、乡、村、群众监督和项目监理“五位一体”的监督体系,确保项目监督立体化、项目建设质量好。在资金监管上加力,强化对项目资金的全过程绩效管理,严格资金拨付程序,确保资金安全、及时、规范使用。在后期管护上加力,明确管护主体责任,做到工程移交、管护制度、效益评价、档案管理“四个落实”,确保项目资金形成资产后的管理到位。

三是采取三项举措释放赈济功能。按照“先有群众、后有项目”的原则,充分发挥以工代赈政策功能,把以工代赈作为撬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就业带动和社会资本的“杠杆”,撬动县级财政、涉农资金、就业资金和社会资本,支持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主导产业提质增效。采取集中培训、现场观摩、交流学习等形式,组织对各县区以工代赈业务骨干开展培训,督促各县区通过观摩学习、互动交流等一线工作方法,持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着力提高实施以工代赈项目的能力和水平。组织开展以工代赈项目规范提升专项行动,聘请第三方机构专业人员参与组建项目检查工作专班,坚持项目查不清不放过、问题不整改不放过、机制不完善不放过、管理不规范不放过、群众不知晓不放过的“五个不放过”要求,全面检查和督促整改了近三年来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务微信
智能问答
政务服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