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中心以切实提高办事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为主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耕“互联网+登记”,致力于打造窗口形象“名片”、服务“大使”、口碑“金牌”,用心用情打好组合拳,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质量,形成了自身的个性、特色和亮点,为我市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增添了新动能。
“一窗办”再优化,加快服务“速度”。在原有税费缴纳、不动产登记、土地出让金缴纳3项业务综窗的基础上,今年3月以来,中心依托宁夏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系统,进入“一网通办”平台,实现与税务、公安、民政、市场监管、发改、电网等部门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做到了办事群众“进一个服务区、在一个窗口、交一套材料、跑一次路”,为充分发挥不动产登记操作信息平台线上线下业务办理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能力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提供了技术支撑。截止目前,我市不动产登记平均1.5个工作日即可办结,一般抵押权登记业务能够实现即时办结,转移、变更登记等业务实现1-2个工作日内办结,复杂登记业务3个工作日内办结,企业办理各项登记业务一律启用“企业专办”程序,优先办理,原则上均在1个工作日以内办结。
“网上办”再升级,增加服务“高度”。建立了优环境、优服务、优效率的“三优”利企便民新模式,开辟了“网上不动产办事服务区”,设置金融自助端,配备自助查询打证机及电脑等设备,依托宁夏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系统,建立与金融机构抵押信息共享服务体系,推广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在银行贷款等领域的应用,实现银行与不动产登记机构双向、实时信息交流,全流程不见面即可办结抵押登记业务。同时,办事群众可利用“我的宁夏APP”、“宁夏自然资源微信公众平台”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不动产登记综合服务平台”方式进行自主查询,由导服帮办人员引导企业群众网上查询、办理等事项。截止目前,办理抵押登记5588件,其中线上抵押4750件,自助查询10000余件次。
“异地办”逐步开,拓宽服务“广度”。设立了跨省通办(全区通办)窗口,依托自然资源部建设的全国不动产“一网通办”平台及“我的宁夏”政务APP,申请人可异地网上申请,目前实现商品房预售和抵押涉及的不动产预告登记、登记资料查询、抵押登记3种事项的“跨省通办”。
“专窗办”再细化,强化服务“力度”。为支持实体经济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不动产登记服务,设立企业专窗,推行不动产登记企业专窗“绿色通道”即来即办,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落实小微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收费优惠减免政策,实行小微企业免收不动产登记费告知承诺制。截止目前,累计协助征收土地出让金587.56万元,协助税务部门征收契税、个人所得税4995.5万元,助力个人及企业抵押融资12.41亿元,减免小微企业、保障性住房登记费83万元。
“上门办”再加强,提升服务“温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付诸实践行动,对到窗口办事的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主动开通服务“绿色通道”,党员全程陪同引导特事特办;对不能到窗口的老、弱、病、残等行动不便群众,党员带头上门为特殊群体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如遇节假日、工作日以外时间急需帮助的群众,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上门服务。截止目前,利用绿色通道为企业办理登记692件,上门服务69件,快递送证服务47件。
“解难题”积极办,挖掘服务“深度”。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快解决不动产登记若干历史遗留问题的通知》(自然资发[2021]1号)文件要求,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把党史教育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对剩余项目再梳理,理清工作思路,与开发企业及时沟通,主动找出问题的突破口,督促开发企业尽快完善相关登记资料,尽早为业主办理不动产权证,持续推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工作。今年累计解决城市印象、半岛观邸、富源旺角商住楼、尚层龙都办公楼等成片小区历史遗留办证问题7个,涉及房屋1321套。
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中心将以更坚定的决心,在便民利企的服务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子,在用心用情为民服务上继续创新举措温暖人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