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嘴山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决策部署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以改善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积极参与国家和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价,以评促优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营商环境建设走在全区前列。营商环境评价既是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成效的有效评估检验,也是激发改革活力、挖掘改革潜力、增强改革动力的有力之举。
一是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制定《石嘴山市科技创新驱动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方案》《石嘴山市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石嘴山市关于实施“四大改造”推进工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力促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宁夏东北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列入国家“十四五”重点支持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被国家发改委通报表扬。大武口区双创示范基地荣获国家评估“优秀”等次。全市新增自治区级创新平台19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54家,2项科研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R&D经费投入强度由0.8%提高到2.1%,连续两年位居全区五市第一。加快“9+3”重点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实施结构、绿色、技术、智能“四大改造”,三个开发区全部创建成为国家级绿色园区。科通新材料等2家企业成功创建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苏宁新能源获批国家第一批重点“小巨人”高质量发展项目,大窑饮品等75家企业获评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为优宜家等49个新业态项目争取和安排资金7710万元,有效推动服务业高端化发展;组织陆港物流等三个集聚区成功获批自治区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获得支持资金2000万元,陆港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工业生态旅游集聚区成为全市旅游新名片,被《人民日报》点名表扬,有力推动服务业集聚化发展。2021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4%,连续七个季度领跑全区。
二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制定出台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政策,石嘴山海关挂牌成立,开通全国首列粉煤灰多式联运出口(几内亚)班列。石嘴山经开区获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进出口总额增长56.6%。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我市成功入选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依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我市信用监测排名上升72位次获得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通报表扬。制定《石嘴山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和优厚待遇保障办法》《石嘴山市招才引智激励保障办法》《石嘴山市人才住房保障办法》《石嘴山人才编制“周转池”管理办法》《金融支持石嘴山市高层次人才强市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深化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构建“1+7+X”人才政策体系。2021年,全市共引进各类人才5295名,较去年增长228.5%。其中:全职引进4563名、柔性引进732名,实现了招才引智数量质量“双提升”。全区排污权改革“第一锤”、工业地下水用水权改革“第一单”、 土地权改革“第一宗”、山林权改革“第一票”在我市落地落实。探索服务业改革,在全区率先开展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工作,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和服务业内部结构,得到自治区发改委高度重视,将我市确定为全区工业企业主辅分离试点地区。
三是民生福祉持续增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城镇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石嘴山市“养老巡回服务‘赶大集’”获评国家居家和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2022年,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3869万元,支持朝阳街道养老服务中心、颐享养老中心、全民健身中心、5人制足球训练基地4个项目建设。启动城市医联体网格化布局,将大而散的9家公立医院重新规划布局为3个城市医联体,组建平罗县卫生健康集团,建成1个县域医共体,实现全市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联体建设全覆盖。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宁夏工业纪念馆、煤炭地质博物馆,完成50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北武当生态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建成开放,平罗县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成功举办骑跑嘉年华等体育赛事。推进“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建成宁夏教育云“在线课堂”46对92个,实现在线课堂全覆盖,85%以上教师实现常态化网上备课、学生100%实现网上学习;探索双师教学应用,开展城市学校精准扶贫乡村移民学校和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智能手拉手”活动;东西部双师交流教学深入推进,在高中学校“音体美”学科建立教师名师港,全市在线教学和在线教研活动常态化。包银高铁石嘴山段加快建设,京藏高速石嘴山段改扩建建成通车,国道110大武口至惠农段全面亮化,改扩建农村公路60公里, 畅通对外开放通道。
四是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力推进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获评国家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示范项目。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案例作为“十三五”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典型在全国推广,惠农区被列为国家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大武口区、平罗县被列为自治区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管试点,建立健全部门协调监督机制,制定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探索建立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开展“点对点”危险废物利用经营许可豁免管制制度改革,将符合条件的平罗县国宁活性炭有限公司和石嘴山市盛港煤焦化有限公司确定为我市活性炭行业煤焦油“点对点”综合利用豁免管理单位。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整治散乱污企业668家,处置“僵尸企业”291家,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4个百分点,黄河出境断面水质持续保持优良,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5%。健全土壤监测网络体系和法规标准体系,建立土壤污染企业风险分级清单,加强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截止目前,全市38家土壤污染防治重点监管企业均已完成与县区人民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在县区政府网站上进行公示。(来源:市发改委)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