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优化营商环境
银川市倾力打造“五个一”极简审批新模式 审批制度改革迭代升级再加速
发表时间:2022-08-29   来源:优化营商环境和法规处     

近年来,银川市始终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激发市场活力、提升投资吸引力、增强经济转型内生动力的重大工程,在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和迭代升级上持续创新实践。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外公布,提出“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全面推行‘极简审批’投资制度”,银川市抓住政策机遇,立足相对集中审批的制度优势,启动以“极简”为新标准、以“数据”为新动能、以“信用”为新支撑的新一轮审批制度改革升级,围绕服好企业优流程,助力企业降成本的目标,创新打造“一网一表一章一诺一评”极简审批模式,推动集成向极简的蝶变,通过供给侧深度改革,以效率提升对冲疫情对市场的不利影响,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健康稳步高质量发展。

一、找到关键堵点,精准定位问题

银川市从群众申请是否便利,窗口人员受理是否高效,国家政策落地是否及时,数据共享应用是否落地,服务效能评价是否精准五个维度,深挖办事过程堵点痛点。一是线上申报办事不够“简”。填表、签名、盖章、传图的过程依旧不够便捷。办一件事要下载一个表格,打印填写,再签名或者盖章后上传,实际不比线下办理快多少。二是窗口受理收件多头“跑”。和全国各地窗口收件“一窗受理、材料分发、分类审批”的传统模式一样,办事群众实现了“不跑路”,实际上没有通过“数据跑路”减少工作量,只是将“跑腿的事”转移给了窗口工作人员,靠受理人员跑腿分材料、汇结果,实际增加了行政成本。三是平台支撑政策不够“强”。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42号),政务平台需要通过系统优化升级解决信用查询、承诺告知、适用条件判定等功能,才能适配支撑改革任务落地。四是数据代替材料需要“认”。数据如何转化为办事材料的难题没有破解,部门共享数据是系统内部动态、变化、实时的信息,未经确权和格式转换,无法满足法律法规中明确的材料归档要求,受理部门对数据核验方式认可度不高,导致虽然能共享数据,但是群众提交的材料依然没有减少。五是部门服务优劣亟待“评”。企业群众办事是否方便,有无推诿扯皮、超出法定时限、反复跑路办不成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数据进行客观精准的记录,亟需数据分析平台支撑全市上千个办事窗口服务效能的综合评估。

二、依托数字赋能,升级服务模式

针对上述问题,银川市大胆创新,积极求变,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改革进行数字赋能,推行“五个一”极简审批模式,实现难题求解。“一表申请”,无纸申报。创新推出纸质表格变网页电子表单申报新方式,30%以上高频数据自动带入、无需填写,替代了“下载空表—打印填写—拍照上传”的老做法,实现无需提交纸质材料即可申报办理。截至目前,已经累计开发电子表单990多个,覆盖如企业登记、餐馆药店超市等的准营许可、不动产登记、公积金提取、道路运输许可等240多个群众和企业最常办的高频事项,实现线上表单申报。同时,按照场景梳理上线“一业一证”网上特色专区,开餐厅、开药店、开酒吧、开超市等40种业态,把开店需要分别填写的多种表格整合为一张电子表单,实现网上一张电子表单办理一揽子许可。 “一网通办”,数据贯通。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打造“银川政务服务事项综合窗口受理平台”,实现了标准统一、数据同源的“一网”申报、“一网”审批,“一网”归集,改变了“一体化平台进、行业专网办、数据专网存”的传统模式,形成了线上与线下融合、专网向一体化平台汇聚的无感衔接新模式。截至目前,综窗平台已经实现与企业注册登记、食品生产、食品经营、不动产登记、房屋产权交易、道路运输、就业等20多个部门专网系统的融合,实现与发改投资在线、工程项目审批、参保登记等高频应用系统的数据互通,在充分授权的条件下,一个窗口的工作人员,能通过综窗平台受理房产合同备案、不动产登记、公积金提取、开店准营许可、道路交通运输许可等跨领域、跨部门的多类事项,无需进行人工材料分发和二次录入。“一诺办证”,无需证明。出台《银川市全面推进证明事项和涉企审批事项告知承诺制改革实施方案》,确定涉企经营许可、项目投资审批和证明事项3个领域84个行业265项办理事项实施告知承诺制。截至目前,针对市场主体的卫生许可、药品零售经营许可、医疗企业备案、建筑业企业资质、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核定、劳务派遣经营许可等常办事项均已实现通过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网上提交告知承诺书,以信用为基础,应用电子签章,完成授权确认,全程不见面获得审批结果。“一章核验”,数据共享。在“一枚印章管审批”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一枚印章激活数据”。启用“银川市审批服务局数据查验专用章”,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从专网调出身份证明、学历证明、学位证明、职称证明、出生医学证明、结婚证明、离婚证明14种证明数据,加盖数据专用章,激活沉睡的死数据为有效的申请材料,破解了数据不能跨部门流转共用的顽疾,打通了数据变材料的“最后一公里”,让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成为了数据跑路的主干线。截至目前,婚姻证明、身份证明、户籍信息已经广泛应用于群众办房产证免提交材料,学位学历证明和职称证明应用于药品零售行业经营许可办理的材料免提交,出生医学证明应用于“出生一件事”专区,来自不同领域的政务数据,经过“一枚印章”官方授权后,正在通过“一张网”充当群众办事的“快递小哥”。“一评问效”,闭环监督。建设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的“政务服务综合效能监管评价平台”,从叫号、受理、办理到办结,实现全过程数据呈现、时时跟踪预警;对电子证照、跑动次数和“好差评”应用情况时时监控;通过量化的数据分析,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为优化服务提供数据、为追责问责提供证据,形成“制度+数据”的“人”“事”同评政务服务管理新模式。截至目前,平台已经上线办件过程监管、叫号统计监管、事项情况监管、电子证照应用、“好差评”情况监管、特色服务专区六大主功能板块,实现办事过程数据的实时汇集展示,月度办件情况、电子证照归集应用情况的智能化分析,自动生成分析报告,把监管评估的依据逐步交给“数据”,把短板不足的海量分析重任逐步交给“电脑”。

三、释放改革红利,极简塑造品牌

制度迭代升级实现了从申请、受理、审批、监管四个方面的效率提升和办事证明材料的压减。一是“线上填表”实现申请效率大幅提升。2021年以来,通过网上电子表单“一表申请”的事项数增长40%,线上申报耗时减少30%。以开药店为例,截至目前,通过线上申请办理药店行业综合许可证347个,合计减免申请材料11730个,减少总跑动次数3151次,缩减办理总时长23210天。二是“多网融合”实现受理效率大幅提升。综窗平台上线后,已融合人社、不动产登记、公积金等11套专网系统,49%的市本级事项和1026个县区事项、30个乡镇街道事项可“一网通办”,无需二次录入,窗口人员平均跑动次数减少50%,单个事项从受理到办结总时长减少20%。三是“承诺即办”实现审批效率大幅提升。2022年,银川市免费发放个人或法人企业签章3000多枚,在电子签章应用推广的前提下,已经有213个事项实现了平台支撑下的告知承诺方式办理,可减免材料182件,截至6月中旬,企业通过告知承诺方式办事39596件,个人通过告知承诺方式办件55421件,总计减少群众提交材料超18万件,“一诺办证”成为准营类事项办理的新标准。四是“数据证明”实现上传材料大幅缩减。通过电子证照应用和全面推行“一章核验”改革、电子营业执照、学位学历证明、婚姻证明等数据材料已经上线后台查验免提交功能,覆盖不动产登记、公积金提取、企业准营许可办理等应用领域,全市1271个事项中,已有414个事项的办理可以利用数据共享功能实现部分材料免提交,应用最广的办理房产证,群众平均等待时间63分钟下降至29分钟左右。五是“数字监管”实现监管能力大幅提升。效能监管平台上线,全市2000多名政务服务人员全部系统化管理,窗口实现“好差评”评价器全覆盖,评价率从85%提升至98%,监管处理超期办件5000多件,并对事项办理情况、电子证照入库情况等自动生成分析月报,大幅提升效能监管效率。

“五个一”极简审批机制,用数字化手段和创新机制破解了专网打不通、数据不共享、申报材料多、审批过程无法量化监督等痛点,打通了系统多、重复登录、二次录入的堵点,是银川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创新举措,具有较强的可复制可推广应用性。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务微信
智能问答
政务服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