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联合住房城乡建设厅、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等相关部门持续优化工程建设招投标市场环境,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招投标成本,巩固深化工程建设专项治理成果。
一、推行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积极适应数字化发展大趋势,发展改革、住建、交通、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全面推行全流程电子化交易,覆盖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货物采购全过程。各行业编制了适合本行业特点的标准示范文本,改进完善暗标评审规则,实现电子评标系统自动核验,技术标评审等级赋分,摸索出一套符合我区实际、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全区工程建设项目运用电子化交易率达97.1%,招投标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全国首推首创1000万元及以下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建设领域免缴投标保证金制度,初步测算,为投标企业节约年周转资金近9亿元。通过招标文件免费下载和投标文件在线提交,开展线上审批、不见面开标,两年来共减轻企业负担约1.5亿元,平均每个项目为投标人节约10个工作日的时间成本。搭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金融服务系统,投标企业可以通过金融服务系统向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申请电子保函来代替支付保证金,实现电子保函(保单)全程线上申请、开具和传输。今年1-6月,全区工程建设项目累计缴纳投标保证金1.66亿元,同比减少76.5%,显著降低了投标成本,吸引更多企业参与项目竞争。
三、建立健全重点改革领域机制。全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远程异地评标,优化具体操作流程,此项工作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典型案例,收录至《优化营商环境百问百答》,向全国复制推广。今年上半年,运用远程异地评标的项目占项目总数的69.8%,已成为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评标形式,有力推动了区域间评标专家资源共享共用。探索开展评定分离改革,出台《全区房屋市政工程招标中试点“评定分离”改革实施意见》及《导则》,进一步强化招标人主体责任,推动建立招标人自主决策和控制机制,确保评优定优。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信用管理,建立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出台《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严重失信主体联合惩戒工作机制》,制定联合惩戒操作规程,完成自治区信用信息平台和全区“十公示”系统数据对接。畅通行政处罚和政务处置“两步联动”通道,打通联合惩戒执行反馈、信用信息及时修复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