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优化营商环境
延伸服务触角打通“最后一公里” 实现为民办事“零距离”
发表时间:2023-06-30   来源:优化营商环境和法规处     

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既让政务服务效率越来越高,也为企业群众带来更多便利。近年来,永宁县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总览,紧紧围绕服务大局,聚焦便民利企导向,搭乘“互联网+”发展快车,数字化赋能政务服务,助力数字政府建设,创响了“你来说 我来办”政务服务品牌,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触手可及、好办易办。

一、下沉一线办实事,推动政务服务“就近办”。靠前服务让基层办理“零障碍”。梳理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事项120项、村(社区)便民服务站政务服务事项45项,设置综合窗口,实现线下一窗通办,依托自治区“一窗受理”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线上“全科受理”,让基层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迈上新台阶。推动市场监督、税务系统共21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便民服务中心,兑现“应进必进、应进全进”承诺。近年来,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年均办理业务7.6万件,便民服务站年均办理业务5400件,尽力扫清基层民生办事障碍。“县证乡制”让审批收获“零差评”。依法下沉公共场所卫生许可、食品经营许可、食品生产许可等6大项42小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行政许可事项到望远便民服务中心办理,让“最多跑一次”和“就近办”延伸到基层“毛细血管”。创新推行“县证乡制”模式,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打造人民满意、群众点赞的基层政务服务新模式。自事项下沉以来,累计办理业务583件,减少跑动1000余次,努力为群众交付一份满意答卷。“高频事项代办”让服务迈向“零距离”。以永宁县团结西路街道社区代办点为自治区首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代办试点,着力打造“15分钟服务圈”,实现“一站式”服务不出村(社区)。依托自治区“一窗受理”综合服务平台,保证民生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受理标准化、专业化、统一化,让群众不仅“最多跑一次”,还能“最近跑一次”,以“精、准、快”的服务目标让便民利民“零距离”。“免费邮寄”让办事实现“零跑动”。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技术,将免费邮寄服务延伸至便民服务中心。实现群众网上申报,窗口受理审批,证书邮寄到家,办事一顺到底。近年来,共免费邮寄各类证照5000余份,减少跑动次数5000余次,预计年内为企业群众节省费用2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业务由“上门取证”变“送证上门”,企业由“申请烦”到“开门乐”,群众由“少跑腿”变“零跑腿”。

二、打造企业服务站,深化政企合作“谋发展”。永宁县审批局联合宁夏创业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聚焦“利企、便民、促发展”目标,进一步整合创业谷企业服务站周边资源,打造市场主体“专属空间”。把住“便企点”,服务维度提质扩面。深度了解企业多元化政务服务需求,打造服务企业要素保障“智能管家”,下沉社会保障、企业开办、项目审批等7类20项审批事项,设立社会事务、企业开办(项目代办)、水电气、党建服务(政务公开)4个对外服务窗口,实行所有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实现企业生命全周期运行畅通无阻。自服务站设立以来,共为园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200余次、办理业务100余件,真正实现“办事不出园”“园区的事情园内办”。服务“双轨式”,服务模式周到便捷。在坚持审批事项、审批条件、审批流程标准化的基础上,实施政务服务受理和审批“线上+线下”“双轨式”服务模式,现场指导办、上门帮着办、远程指导网上办满足企业多元需求,以“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模式,为企业提供统一、标准、全面、便捷的一体化、多样化政务服务。设立“茶话间”,办事体验持续升级。将服务企业的触角延伸至企业服务站,以“我为企业办实事”为目标开设“政企茶话间”,打造“你来说我来办”服务品牌,推出“咨询引导、一次性告知、一件事一次办、会客厅协调、评价反馈、电话回访”全流程“闭环”服务,让服务走“新”更走“心”,让企业的发展“找到路”,遇到的困难能够“找到家”。自“茶话间”设立以来,共接待企业、群众300人次、办理业务达100件以上。

三、倾听民声民意,构建政民互动“连心桥”。建立包抓机制,把好基层服务“方向盘”。坚持领导挂帅、科室下沉,以有力有效的日常监督,提前介入、摆正方向,当好基层政务服务工作的“指挥员”,抓好末端工作落实。不遗余力推动基层便民服务示范点打造,强化基层经费、信息化设备设施等保障措施,靠前帮扶、主动作为,当好示范点打造“规划师”,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创造性。补足服务短板,拉动群众满意“进度条”。横向构筑实体评价器、评价意见簿等线上线下评价体系,纵向搭建构筑“电视问诊”“政府开放日”“专家会诊台”评价渠道,邀请群众来“唠嗑”,把群众的闹心事听清楚,需求整明白,问题挖透彻,从“好差评”中知不足,从“满意度”中补短板,以群众视角“回头看”“回头帮”“回头改”,为群众幸福感“加码”。搭建网络私域,织密沟通协作“交互网”。同各乡镇(街道)、业务主管部门、平台运维团队共建互联网私域,就基层政务服务中的“热点”“痛点”“难点”“堵点”及改革成效进行实时沟通,破除沟通壁垒,确保各部门思想上沟通、行动上一致、信息上交流,拧“一股绳”、织“一张网”,共同做好基层政务服务工作。

四、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激发营商环境“新动能”。惠企政策精准兑现。将各基层政务服务分支作为惠企政策宣传的“前哨站”,公开政策查询“二维码”最新政策“一扫即知”,政策精准导航到企业。聚焦政策知晓度低、申报兑现不及时跑断腿等痛点,依托“政企通”服务平台,累计汇集惠企政策31项,奖补事项23条,让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有效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企业开办多端协同。依托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实行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登记,实现企业开办零纸质材料提交,不见面审批。线下设立“企业开办服务专区”,为新办企业提供“一窗通办”服务。开启“政银合作”新模式,依托自助一体机,将企业开办专窗从传统政务大厅延伸至银行网点,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开办服务,增强市场活力。多元渠道畅通服务。在积极推动“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便捷服务路径的同时,综合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办事需求,依托社区网格员组建专业帮代办团队,推进政务服务下沉,通过精准定位辖区居民需求,提供政务服务帮代办、上门办等贴心服务,以专业化、精准化、特色化服务,实现速度与温度并举,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满意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务微信
智能问答
政务服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