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自治区营商环境提质升级行动方案中》关于“深化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不断提升全区不动产登记质效,以信息化为抓手,不断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便民利企水平。
一、立足利企便民,着力走好“互联网+”之路。
一是为满足“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建设了线上“不动产登记综合服务平台”。推行“外网申请、内网审核”的“互联网+登记”政务服务模式,将线下服务向线上服务扩展延伸,推进网上预约、申请、查询、反馈等服务事项“能上尽上”。同时通过与全国不动产“一网通办”、宁夏政务服务网成功对接,为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抵押登记、预告登记事项“跨省通办、全区通办”打通服务渠道。手机移动端“不动产登记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我的宁夏”APP和宁夏自然资源微信公众号向企业、群众提供不动产登记网上信息查询、登记业务申请、办事指南等服务。目前已上线的业务类型有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抵押权登记、变更登记、预告登记等共16个登记细类,根据业务需要采用双方/单方人证比对,保障登记安全。二是向社区延伸不动产登记窗口,在互联网平台增设“不动产登记+网格员”模块,提供由社区网格员协助群众或企业申请办理不动产预告登记的渠道,推动形成不动产登记资料网格员交、办件登记后台办、取件送件干部跑的工作闭环,缩短不动产登记服务半径,让群众和企业在家门口就把事儿办了。有效推广后能够充分激活社区资源,极大方便群众办证便利度。
二、聚焦关键环节,实现信息集成下的“一网通办”。
由自治区不动产登记部门牵头,以全区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为核心,通过省级“总对总”系统对接方式,分别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的智慧房产系统和税务部门的外部交换系统进行接口对接,真正实现信息集成模式下的业务实时协同办理。登记系统将有关的权利人信息、交易信息、不动产信息、家庭住房套次信息推送给税务部门进行核税,税务部门将缴税信息、完税状态推送至不动产登记系统,群众只需在不动产登记窗口提交一份材料,即可办理登记和税费缴纳,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落到实处,压缩了办理时间,方便了企业群众。
三、加强政企合作,推广“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
一是搭建宁夏不动产登记金融管理平台,建立不动产融资、续贷、展期、合同签订、办理抵押登记“一站式”服务新模式,通过互联互通方式实现系统间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办理,将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申请嵌入银行信贷系统中,办事企业和群众可在银行同时办理贷款和抵押登记两项业务,实现了不动产登记“不见面”审批,方便了企业和群众,真正实现抵押登记“零跑路”,节约了办事成本,压缩了办理时间,办事企业和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同时,银行通过授权自行查询房源信息,办事企业和群众也无须提供房源证明,有效提升了银行风险防范能力。因此,实现不动产登记系统和银行业务系统深度融合,是创新服务模式的一项新举措,对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水平和金融服务水平都有重大意义。二是与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等银企积极探索“不动产登记+金融”系统直联模式,通过对不动产登记、贷款审批等业务协同方式及办理流程进行优化,完善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推广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应用,建立不动产抵押登记网上办理和融资贷款“一站式”服务模式。三是大力推行“带押过户”工作模式,会同自治区银保监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不动产“带押过户”便民利企服务的通知》,强化与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协同,指导各市、县推行不动产登记“带押过户”服务。进一步简化工作流程,贷款时间由原来的7-10天缩减至1个工作日内办结,大大缩短了交易周期,提升了二手房交易效率和群众办事便利度,达到了“降成本、降风险、促便利”的良好社会效益。截至目前,银川市、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大武口区等8个市县已经开展“带押过户”服务,累计办理业务148件。
四、创新改革举措,全面拓展不动产登记服务能力。
一是实现不动产登记“一证一码”在线看图。实现了不动产登记审核、证书打印、网上查询、电子证照扫码看图等“带图”目标。二是完成电、水、气“同步过户”功能改造。实现权利人在办理不动产过户的时候,同步提出电过户申请,登记机构在办理完相关业务后将电、水、气过户相关业务信息推送至自治区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水、气公司通过对接自治区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联动过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