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大数据创新应用,积极发挥数据要素价值作用,赋能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今年以来,中心聚焦数字化建设,不断优化交易流程,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
一、“数字化”提升交易电子化水平
持续推进电子交易常态化。要求进场交易的建设工程、政府采购项目做到“应电尽电”、“应不见面尽不见面”,实现网上招标、网上质疑答疑、网上投标、网上开标,达到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交易项目的投标全过程。今年以来建设工程、政府采购电子化交易率已达98%以上。持续推进“远程异地”评标模式。实施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保障了公正评标、提升了评标质量,营造了公开、公平、公正、竞争、阳光的交易环境。自年初以来,服务远程异地评标主场168场次,副场646场次,开展跨省远程异地5场次。持续推进“评定分离”评标模式。规范“评定分离”项目进场定标的申请流程,为场外定标的项目提供定标专家抽取工作,积极做好场地安排、见证跟踪、音视频资料提供等方面的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确保项目“评优定优”。截至目前,已完成评定分离项目90个标段,交易金额13.53亿元。
二、“精细化”打造更便捷交易服务
创新应用“一标一档”新模式电子化档案服务。应用“一标一档”管理服务器、系统模块,自动获取项目信息、关联音视频采集设备、智能化录取开评标音视频数据,分项目自动抽取有价值的开评标音视频数据,按项目单独建档归集,形成“一标一档”。实现了开评标音视频资料自动分类归集存档,录音录像清晰可辨,实时查询调阅,数字档案应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探索使用“标证通”移动数字证书。进入中心交易的工程建设、政府采购项目在使用原有“传统介质版数字证书(CA锁)”的条件下,可同时选择使用标证通参与交易活动,通过手机可实现CA锁功能。有效解决了传统数字证书(CA锁)在使用过程中易带错、丢失等问题,为进场交易主体参与招投标活动提供了更大便利。
三、“智能化”保障交易公平公正
实现“数据+视频”见证方式。充分运用系统监测预警能力及“见证”第一现场优势,对代理机构、评委、投标人、供应商的现场不良行为如实记录,及时通过系统推送、函告等方式移交行业监管部门。截至目前,建设工程、政府采购项目已累计推送各类问题66次。交易系统监测预警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动态排查、预判排斥潜在投标人、串通投标、弄虚作假等问题线索,利用电子见证系统比对投标单位保证金交纳账户信息,筛查不同投标人使用的计算机网卡MAC地址、CPU序列号、硬盘序列号、加密锁序列号信息是否相同,多角度、多维度关联分析,从技术上杜绝围标串标行为,为甄别、预警、查处围标串标等各类违法违规活动奠定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