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优化营商环境
“信用+商事服务”擦亮银川营商环境信用底色
发表时间:2023-10-31   来源:优化营商环境和法规处     

今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发布通知,确定银川市获评全国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作为国家信用体系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代表着城市的“信用名片”,综合反映着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整体信用水平。近年来,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立足职责职能,聚焦“信用+商事服务”,不断拓展信用惠民便企应用场景,规范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实施失信联合监管惩戒,积极参与搭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四梁八柱”,不断擦亮银川营商环境信用底色,为成功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制度强基”推动信用建设融入大局。制定《认真落实银川市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主要任务实施方案》《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信用体系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围绕规范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拓展信用惠民便企应用场景、加大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力度等进行了重点部署,明确责任分工及时间节点,确保各项任务有力推进,将社会信用作为支撑“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抓手,同重点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落实。

二是“数据互通”规范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归集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重点人群信用信息,配合完善四类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工作,将宁夏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平台(银川市综窗一网通办平台)与市信用平台对接、实时传送数据,依托“银川市政务事项综合窗口受理平台”贯通六县(市)区审批局,与信用中国(宁夏银川)平台的数据共享,实现信用双公示信息统一归集、主动共享。上半年综窗平台实时推送3160件行政许可信用数据,累计录入十公示平台的行政许可、行政确认信用数据18.1万条,切实提高信用数据归集共享实效性。

三是“靶向打击”精准清理虚假注册登记。联合法院、公安、市场监管、金融、人社等多部门,构建“政律”联合、“政法”合作、“政警”联动、“审管”互动四个机制,实现虚假登记注册及时发现制止、行政案件溯源治理争议化解、多部门审管良性互动。印发《银川市关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为企业松绑减负激发企业活力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简化撤销冒名登记要求,实行“受理即公告、到期即撤销”,对符合形式要求的即可申请办理撤销登记,同时在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发布撤销公告,公示期内无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的,即可推定为冒名登记成立,作出撤销登记的决定。上半年受理虚假注册95件,撤销企业76户,切实保障经营主体合法权益。

四是“信用承诺”助力营造诚信营商环境。出台《银川市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实施方案》,梳理和公布证明事项、涉企经营审批和项目投资审批3个领域265项告知承诺办理事项,在办理相关审批事项时,提前告知经营主体失信行为的法律后果,对信用良好的市场主体,网上提交告知承诺书并申领电子签章,即可不见面获得审批结果。推行住所登记申报承诺制,通过提交《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书》后即可办理营业执照,无需提交权属证明等场所证明材料,由监管部门予以核实并向审批部门反馈,上半年,共有5366家市场主体使用承诺制进行住所申报。通过深化信用承诺应用,在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的同时,更加增强企业自身的责任意识和信用意识,助力营造诚信健康营商环境。

五是“自主公示”推进本地品牌信用建设。积极争取试点创建,获批成为全国第二,西部首个开展经营范围自主公示改革的城市。围绕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和银川市“三新”产业发展,聚焦“两都五基地”建设,在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科技、旅游行业梳理形成首批4类10项437条银川特色品牌经营范围条目,实现对银川市热点业态、驰名商标的全覆盖,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全社会公布,先后为迦南美地酒庄、贺兰珍堡酒庄等20家银川葡萄酒生产企业颁发带有自主经营品牌的新版营业执照,充分凸显企业特色品牌,增加产品信任度,在助力本地品牌推广的同时,进一步推进企业品牌信用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务微信
智能问答
政务服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