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银川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和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安排部署,集中法治力量为经营主体破困局、解难题、办实事,以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150余项经验在全国、全区宣传推广,先后荣获全国营商环境标杆示范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城市等荣誉称号。
一、法治“先行”,提升施策精度,让营商环境更可预期。聚焦“三都五基地”主导产业,聚力“两地五中心”发展方向,着力在完善精准全面、稳定高效的政策上集成发力。制度保障“支撑”。在全国省会城市率先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实施细则》,在全区率先成立首个营商环境促进局,设立“银川企业家日”,以法定形式礼遇“自己人”。制定实施了民营经济“15条”、推进新型工业化“18条”、营商环境方案“130条”等一揽子政策措施,政策导向持续发力。设立惠企政策兑现窗口,上线运行“政策通”惠企服务平台,兑现奖补资金2.75亿元。合法审查“把脉”。出台《银川市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暂行办法(试行)》,形成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双审制”,在合法性审查中,注重听取企业、行业协会的意见建议,今年以来,提出维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63条审查意见,采纳修改率达到100%。文件清理“去疴”。对全市1.5万件法规、规章、政策文件开展“大起底、大排查、大清理”,审查清理不平等对待企业政策文件,有力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制度障碍。
二、法治“赋能”,深化简政放权,让营商环境更有效率。聚焦企业之事无小事,全方位、多角度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一站式速办齐发力。致力打造办事“标准之城”,在西部首推“独任审批师”“项目管家”制度,社会和政府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成为全国最快城市之一。制定高效办成一件事“13+1+7+15”工作体系,完善“增值式”政务服务体系,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3小时以内。一揽子改革提动力。推出周末不打烊、个转企、一照多址等多项改革,推进“电子营业执照政务服务领域跨部门应用”国家试点,企业经营实现无障碍通行。一网络通办展能力。打造“算力之都”,全面升级数据共享“网上办”,打造全区无人干预智能审批试点,审批效率提升近90%,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连续6年位列西北第一。
三、法治“驱动”,规范执法尺度,让市场主体更有底气。着力深推规范文明执法监管环境,涉企行政执法质效显著提升。柔性执法“暖企”。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全市有行政处罚权的部门建立包容免罚清单,明确“首违不罚”适用范围,完善“包容免罚”清单事项379项。坚持法治护企、执法便企,制定“综合查一次”年度清单,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实行免检免扰。专项整治“护企”。围绕“多头执法”“小过重罚”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行政复议纠错案件、行政败诉案件及执法案卷评查等方式,排查整改问题线索59条。严格监督“助企”。在全区率先建立纪检监督与行政执法监督衔接机制,选聘执法监督员108名,公布涉企执法监督举报电话61个,持续拓宽监督渠道。开发“规范执法小程序”,登记备案执法检查信息1786条,企业回访满意度100%。
四、法治“护航”,拓展解纷维度,让企业经营更加安心。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大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最大限度保障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审执质效提优赋能。审慎适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性措施,优化繁简分流机制,推进涉企案件繁案精审、简案快审、类案专审,切实减轻企业诉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指导共享智能装备等3家企业申报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全市商标有效注册量60735件,占全区总量59.5%。破产审判提质增效。完善“执转破”程序,建立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常态化机制,畅通“立、审、执、破”一体化衔接,加快“僵尸企业”有序出清,确保市场竞争充满活力。纠纷化解提标扩面。创新开展“金盾”护企系列活动,建立服务企业联系机制,成立商事调解委员会和6家民营企业商事调解中心,累计调解各类纠纷4168件。
五、法治“蓄势”,加大服务力度,让企业发展更具活力。着力在深化涉企发力服务质效上发力,为推动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支撑。延伸法律服务触角。在市委依法治市办下增设涉外法治协调小组,成立全区首家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成立“两新”群体法律服务站点8个,打造“一站式”涉企法律服务新模式。提升精准服务质效。持续深化“百所联百会”“百名律师进千企”专项活动,55家律所与100家工商联所属商会企业结对,开展免费“法治体检”670余场次,及时发布法律风险提示,帮助企业解决问题400余个。丰富法治宣传供给。组织58家律所深入园区举办知识产权系列讲座、定期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巡诊”,围绕安全生产、合规经营等企业所需所盼开展一系列线上线下普法讲座1000余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