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夏石嘴山市锚定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目标,以“五化协同”改革为驱动,通过打造工程建设项目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全链条数字化管控体系,成功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评标专家资源的跨区域共享与高效利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远程评标“常态化”。以跨区域合作为抓手,率先与山东省建立协作关系,在宁夏地级市层面首次开展跨省远程异地评标试点。创新采用“1+N”跨省远程异地评标方式高效完成黄河宁夏段河道治理工程(石嘴山段)项目,助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今年3月完成“平罗县2025年广华至前卫公路路况安全提升工程”首个交通类跨省评标项目,为全区推进交通工程建设项目跨省远程异地评标积累了宝贵经验,实现跨省远程异地评标“有主有副、有来有往”。
二是远程区域“扩大化”。推行“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合作”模式,深度融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公共资源交易省际合作联盟,通过签订跨省合作协议,与山东滨州、济南、潍坊,内蒙古呼和浩特、鄂尔多斯,河南新郑、三门峡,青海海南州,福建漳州及陕西延安等10个地市形成常态化合作机制,累计完成23个跨省远程评标项目,涉及交易金额6.92亿元,实现工程建设项目跨省评标率100%。
三是远程对接“高效化”。建立“联调联试+预案管理”双保险机制,实行项目专员负责制。在开标前48小时完成主副场评标系统压力测试,重点验证音视频传输、电子签章同步等3项核心功能,技术问题化解率提升至100%。针对交通工程“双信封评标”等特殊需求,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提供详细的系统操作说明和评标办法解读,确保项目从开标、主副场专家抽取、专家信息录入、评标专家远程签章、主副场监控视频存储等环节无障碍进行,持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协同能力。
四是远程流程“规范化”。围绕跨省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建设和协调组织、专家抽取及信息录入、评标及评标费用结算、主副场监控视频存储、应急处置等环节制定《石嘴山市工程建设项目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工作规程》及工作流程图,确保项目协同进行。项目评审专家依托“一个平台”实现主副场全程实时音视频互动交流,按照多因子人脸识别、在线沟通、同步评审、专家签章等标准流程进行,整个评标过程全程留痕可追溯。
五是远程监管“智能化”。探索建立穿透式监管模式,结合行业违法违规问题的类型、特点及发展趋势,构建多类数据分析模型。依托数字见证系统,在评标区域安装全方位音视频监控设备,实时追踪评标活动参与人员的活动轨迹。通过无盲区监控,串联智能门禁、在线寻呼等软硬件,自动识别并记录评标专家活动超出限定范围、评标未结束擅自离开评标室、不同专家轨迹交叉时间过长等异常情况,并及时触发预警,提示见证人员进行处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