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宁县立足县域实际,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营造高效的审批环境、优质的政务环境、公平的市场环境、透明的监管环境,为企业纾困解难、松绑脱绊、添薪助力。截至目前,中宁县民营企业发展成效显著,贡献了全县87.4%的税收、44.7%的GDP、100%的科技创新成果以及83.1%的城镇就业岗位,已成为中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和强引擎。
一、降门槛清壁垒,改革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通过改革,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大力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设立开办企业服务专区,增设“帮办代办”“跨省通办”等便民服务窗口,解决企业异地申请、多部门跑腿等难题。整合优化再造服务流程,精简审批环节,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以内。2025年新办经营主体2124家,占市场主体总量的6.86%。纵深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率先开展个体户经营者变更登记、个转企、“证照联办”改革,累计办理个体经营者变更登记344家。创新开展“名特优新”申报活动,设立12个个体工商户“帮办代办服务点”,提供精准帮扶。结合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方案,引入“名特优新”评审法,加强帮扶指导针对性。对成长性良好和产值销售规模较大的个体工商户,指导实现“个转企”,截至目前共完成17户。不断强化工程领域要素保障。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从原有的100多个环节压缩至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4个阶段,全流程审批时间由原来的80多个工作日压缩到50个工作日以内。通过精简审批环节、推行“多审合一”“多验合一”等措施,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大幅降低。
二、减负担提质效,简政放权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坚持综合施策,调动资源要素,发挥集合效应,不断巩固“高效办成一件事”成果。就近办改革让政务服务“零距离”。推进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165项事项下沉乡镇,13项事项下放园区,54项事项在村(社区)就近可办,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将个体工商户登记、食品经营许可业务下沉到鸣沙、恩和、太阳梁、大战场、喊叫水等11个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为石空邮北街、石空三标商业街、新堡西街老南路等街道的商户提供便利高效的服务,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业激情。网上办改革让政务服务“有温度”。发挥政务大厅网办区、政务服务APP、我的宁夏APP 功能,通过“线上办理+邮政快递”方式,全程网办率达到89%,进一步拓展“扫码亮证、证照免提交”应用场景,“免证办”事项达到200项,为企业减负担、降成本。惠企利企政策让政务服务“暖人心”。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搭建银企交流平台,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完善直达机制,确保政策红利精准惠及市场主体。持续扩大“非接触式”办税缴费事项范围,推动“春雨润苗”行动和“银税互动”惠企工程,2025年上半年,新增减税降费30万元,为644户企业退付个税手续费99万元,为23006人办理个税汇算退库1635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想方设法解决“招工难”“用工荒”问题,开展“春风行动”以及线下专场招聘会,为城乡求职者提供就业岗位2.1万个,专程赴彭阳开展劳务协作,招聘职工2000余人,助力民营企业发展。
三、强监管促公平,审慎包容助力企业行稳致远
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让企业在公平、宽松、包容的环境中发展壮大。不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常态化开展法治讲堂、法律“八进”等活动,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开展“伴随式”监督12次,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3份,选聘行政执法监督员20名,选定5家企业作为执法监督联系点,不断扩大社会监督范围。构建“行政执法监督+12345便民热线”合作机制,收集问题线索40余条,建立问题销号制度,全部问题立行立改。推进“智慧公法”建设,为企业提供法治体检25次,解答法律咨询1500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543件,挽回经济损失860.9万元。持续规范涉企执法行为。深入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尝试开展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避免执法“一刀切”,2025年以来办理从轻、减轻、不予行政处罚案件37起,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展“中宁枸杞”品牌维权打假专项行动,检查各类枸杞经营主体2013家次,检测枸杞产品10675批次,合格率98.3%,办理枸杞产品质量不合格案件3起,收缴问题包装物5万余只,收缴罚没款84630元。全面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双公示”工作机制,今年已累计公示行政许可信息1966条,合规率、及时率均达到100%。健全信用审批模式,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实现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压缩至9个工作日,办件量128件。推行“信用修复一件事”,建立企业信用修复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失信企业进行信用修复,帮助企业重塑信用,重回市场。
四、建平台锻队伍,亲商护商培育企业发展沃土
靠前服务、主动服务,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企业在中宁敢作为、有作为。“亲”而有度,健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打造企业服务中心、政策解读专区,分设惠企政策咨询区、帮办代办区、企业开办区、办不成事反映区,建立“帮帮您”帮办代办服务队伍,聚焦企业开办、经营、注销等全生命周期诉求,为企业提供项目申报、跑腿帮办、信用咨询、企业司法、发信维权等服务。建立了县领导包抓企业制度,包抓领导定期在企业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企业生产、融资、用工等方面的难题。“清”而有为,搭建政企沟通平台。畅通企业困难诉求渠道,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投诉主渠道,建立“12345热线+X”投诉机制,设置“找茬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政务服务“好差评”等N个辅助投诉平台,通过“整改+反馈+回访”机制,确保企业利益,实现“群众企业有诉求,我们必回应”。截至目前,政务服务“好差评”达到99%,“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群众满意度达98.6%,为企业解决了大量的“揪心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