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宁县聚焦市场、政策、政务、法治、人文等五大环境梳理24条具体措施,建立“入企问需、助企纾困、政企约见、帮办代办”四项机制,健全问题清单动态管理制度,形成“收集问题—诊断问题—对接沟通—执行解决”的完整服务链。通过“月调度、季督办、半年总结、全年问效”压实主体责任,督促各职能部门主动倾听企业声音,积极解决企业难题,推动各项任务落细落实,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一、一线问需,政策“上门”精准“滴灌”
建立“入企问需”工作机制,要求各成员单位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情况下,采用多部门联合走访的方式按照季度走访企业,宣传打造永宁营商新高地24条,工业稳增长8条、购房补贴等“政策包”,通过政策“上门”精准“滴灌”,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2025年累计发放各类奖补资金7293.83万元,惠及企业70余家。建立“县-乡-园区”三级企业服务专员制度,要求专员每月至少1天深入项目现场、生产一线,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聊家常、“心贴心”问需求,真正摸清企业的“燃眉之急”和“心头之盼”。通过“三问三送”服务企业450家,为企业用工用地、融资贷款等堵点问题提供解决路径,现场诉求回应率达90%,形成“需求-政策-服务”动态清单。
二、一呼即应,合力纾困助企“前行”
整合12345热线、企业服务专线、营商环境e助手等渠道,实现企业诉求“一个端口录入、一个平台分办、一个标准反馈”,企业任何形式的“呼”都能第一时间触发响应流程。建立“助企纾困”工作机制,针对融资、用工、用地、审批等共性难题,由县营商办牵头,成立由职能部门业务骨干、金融机构代表组成的“助企联盟”,通过助企纾困集中办公会、政银企座谈会等形式,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建立“闭环式”问题督办机制,对所有企业诉求实行清单化管理和销号制,明确责任单位、办结时限,并由县营商办全程跟踪督办,确保每一个“呼”都有“应”、每一个“困”都能得到实质性的“纾解”。今年以来,已为企业协调解决各类疑难杂症74项,诉求办结率85%,企业满意度达98%以上。
三、一键直达,联合“把脉”为企“开方”
开发上线“永宁县营商环境e助手”微信小程序“政企约见”功能模块,建立“政企约见”工作机制,企业可根据问题类型,一键选择希望约见的县领导或部门负责人,系统后台第一时间推送信息。被约见单位必须在24小时内受理,并在3-5个工作日内安排见面,让企业家“见想见的人、说想说的话、解该解的困”。对于企业提出的复杂问题,由约见的县领导牵头,立即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召开“现场联合诊脉会”,各部门从专业角度共同为企业“听诊问脉”、分析病灶,现场开出“综合药方”,明确解决路径和时间表。每次约见和“会诊”都会形成会议记录和企业服务档案,并纳入督办系统,7个工作日内反馈结果,确保“开方”之后有“疗效”。2025年线上线下共约见9次,推动工业固废处置、土地分割、融资等历史遗留问题有效破解,为企业促成融资贷款500万元,目前该企业生产总值达1400万元,较去年增长40%。
四、一帮到底,全程“陪跑”助企“成长”
建立“帮办代办”工作机制,组建企业服务帮办代办工作小组,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提供从公司注册到项目竣工验收、从评先评优到荣誉申报、从政策送达到资金申办的“全流程、无偿帮办代办”服务,让企业“少跑腿甚至不跑腿”。每一个重点项目都配备一名“项目管家”,提供“7×24小时”在线服务,全程跟踪、全程协调、全程督办,直至项目顺利投产达效。企业投产后,县营商办联合各职能部门持续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市场开拓、投资融资等方面提供资源链接和支持,陪伴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从“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陪跑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