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总结盘点“十四五” 聚力奋进“十五五”
积力聚势绘就宁夏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发表时间:2025-10-17   来源: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局     

“十四五”以来,全区上下牢记嘱托,勇担使命,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持续完善政策落实机制,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着力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一是政策“组合拳”持续加力增效。构建“制定—落实—评估”全周期政策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政策供给质效。健全政策体系。先后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1条”“三年行动计划”“十项机制”等系列政策举措。聚焦科技创新、人才支撑、降本增效、金融服务、优化环境等重点领域,细化40余项配套措施,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夯实制度基础。狠抓政策落地。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全面梳理全区443项、7006条涉企政策,逐条盯对有效性及设立、修订、废止情况,建立“立改废释落”清单。编印《涉企政策申报指南》和《涉企政策清单》,有效扩大政策知晓度和受益面。强化政策评估。开展民营经济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推动政策从“出台”到“见效”、从“普惠”到“精准”转变,不断增强政策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

二是服务机制持续优化完善。聚焦企业关切,整合各方资源,织密民营企业服务保障网。健全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区市县三级政府领导联系服务重点民营企业机制,完善46个区直部门(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市县常态化联系服务民营企业的三级责任人,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链条。健全问题解决机制。聚焦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坚持集中办公会机制,2024年以来,区市县三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召开民营企业纾困解难集中办公会215次,累计解决问题2500余个。建立“收集—办理—反馈—回访”闭环管理机制,推动解决企业诉求310个,针对涉法涉诉、侵权纠纷等复杂问题,引入律师事务所提供专业法律咨询,借助法律专业力量,高效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健全投资促进机制。推行“容缺办理”“多评合一”“区域评估”等创新审批模式,大幅提升报建效率,实现投资项目行政审批时限压减89.9%、受理时限压减40%。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200个、总投资近1400亿元,其中58个项目纳入国家平台推介,11个项目入选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

三是发展环境更有温度质感。连续三年高规格召开全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表彰优秀民营企业30家、优秀民营企业家20位,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场环境更加公平。近三年中小企业政府采购合同金额占比连续超过80%。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面清理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准入壁垒,工程项目“不见面”开标比例达95%。政务服务更加高效。完成五级政务服务体系信息采集,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5.3%、最多跑一次比率91.3%,307项“跨省通办”事项落地可办率达100%,全区24家工业园区实现企业服务站全覆盖,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六年位居西部第一。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制定标准化规程和办事指南11份,累计办件近11万件。法治环境日趋完善。开通民营企业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开展“护企”“护航”“净企”及涉企积案清理专项行动。构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体系,完善行政、司法、仲裁、调解多元纠纷化解机制,设立90家驻企知识产权警务工作站,切实保护企业创新成果与合法权益。创新监管方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28个部门制定包容免罚清单,涵盖451项事项。扎实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

四是降本减负成效持续显现。强化财政政策与资金供给,以“真金白银”助力民营经济发展。持续深化减税降费。通过结构性政策精准支持民营中小企业。近三年累计实现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规模超520亿元,其中为45.8万户民营企业减免284.6亿元,我区已成为全国税收政策最优惠的省份之一。加大政策性融资担保力度。创新实施“宁财融”工程,对重点领域给予财政贴息支持,2024年财政共支付贴息及担保费用8.7亿元,撬动信贷资金784亿元。充分发挥政府基金作用。设立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政策性纾困基金共60亿元,全部投向民营企业,有效补充企业资本,为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五是科技创新激活发展动能。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技术攻关与科技成果转化,全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集聚资源助力技术攻关。综合运用“宁科贷”风险补偿、科技担保等金融工具,构建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体系,支持民营企业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680项、撬动研发投入30亿元。搭建平台助力企业发展。支持宁夏海力电子、宝廷新能源等民营企业组建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支持贝利特生物科技、一工机器人等龙头骨干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及高校院所,组建自治区创新联合体6家。积极推进六盘山、贺兰山实验室建设,为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领域民营企业提供科技支撑。加快成果转化提升发展质量。立项实施重点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项目340项,工业级铸造砂型3D打印机荣获“全国铸造装备创新奖”,科技创新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六是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根据企业发展规模和研发水平,分层分类推动企业成长壮大、提质增效。强化梯度培育。常态化开展“选种”“育苗”,累计培育认定自治区创新型中小企业69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79家、国家“小巨人”企业28家。做强产业链供应链。推动“链主”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协同配套,培育认定新材料、氰胺、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7个自治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卫市沙坡头区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实现自治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零突破”。持续增强创新动能。培育国家级创业创新平台14家、自治区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44家、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148家,累计攻克关键技术46项,取得阶段性成果400余项。全区70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660家,69家瞪羚企业中民营企业达59家,全区35%的科技领军人才、18%的科技创新团队来自民营企业。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展望“十五五”,宁夏将继续秉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发力,推动民营经济规模效益双提升、发展活力更澎湃,为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注入更加磅礴的民营经济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务微信
智能问答
政务服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