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总结盘点“十四五” 聚力奋进“十五五”
宁夏“十四五”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发表时间:2025-10-31   来源:产业发展处     

“十四五”以来,宁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产业发展路子,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着力构建体现自身优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农业现代化迈上新台阶。产业融合不断深化,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等特色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8%,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加工转化率达到75%以上。近五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达到9.5%,位居全国第3位。市场流通网络进一步完善,乡村休闲旅游游客接待量达到2200万人次。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建成高标准农田1140 万亩、设施蔬菜基地60万亩和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高标准农田占比居西北首位。科技装备支撑能力稳步增强,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4.1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新型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6381 家、14712个。平台载体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累计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和产业园14个、农业产业强镇22个。

二是新型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产业能级全面提升,2024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7092亿元,近四年年均增长3.3%,规上工业增加值1803.1亿元,年均增长8%,战略性新型产业占GDP的比重提升至8%。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累计培育链主企业17家,建成现代化工、新型材料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清洁能源、数字信息、高端装备等百亿级产业。现代化工全国领先,煤制油产能400万吨,占全国50%,居全国第一,煤制烯烃产能420万吨,占全国20%,居全国第三,双氰胺30万吨、ADC发泡剂20万吨、水合肼12万吨,分别占全国90%、80%、70%,现代煤化工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宁东基地跃居全国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榜第三。新型材料加快发展,氨纶产能15万吨、获评“中国氨纶谷”,芳纶产能1.05万吨、居全国第一,钽丝、钽粉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20%。清洁能源快速崛起,国家第一批300万千瓦“沙戈荒”光伏基地建设任务圆满完成,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5000万千瓦,占全区电力装机总规模的60%。数字信息逐步成势,全区标准机架达到20.89万架、算卡18.56万张、算力规模12.65万P,智算规模、运力及环境指数稳居全国前十。装备制造专精特新发展,多项产品代表了行业先进水平,成为宁夏工业“小身材大智慧”的典型产业。产业绿色水平不断提高,累计淘汰落后产能747万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7.8%,一般工业固废利用率提高至64.8%,建成绿色工厂166家、绿色园区13家。

三是现代服务业加快扩容提质。2024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716.2亿元,“十四五”前四年年均增长5.1%,占GDP比重49.4%,经济增长贡献率37.7%,商业新模式、消费新场景、服务新业态日益丰富。新兴动能加速培育,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业务发展迅速,规上营利性服务业营收达到266.3亿元,年均增长10.7%,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年均增长14.2%。市场主体量质齐升,全区服务业市场主体超过72万户,其中规上限上达到2342家、年均增长20.8%,年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401家、年均增长12.3%。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培育认定自治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20个,累计达到34个,实现营业收入1026亿元,规上限上企业(单位)达到340家,带动就业15万人。重点产业快速发展,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晋升国家5A级景区,全区5A级景区增至6家并实现五市全覆盖,2024年全年接待国内游客8125万人次,旅游消费766亿元。物流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558.42亿元,A级物流企业达73家,居西北地区前列,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5.9%,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健康养老融合发展,全区医养结合机构达到38家、床位数1.37万张。

“十五五”时期,我们将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着力点,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务微信
智能问答
政务服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