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宁夏发展改革委强化以工代赈项目谋划 落实国家以工代赈政策成效明显
发表时间:2023-07-19   来源:地区处     

2023年,我区已争取以工代赈中央专项资金3.36亿元,较上年增长41%,支持14个县(区)实施以工代赈项目72个,总投资达到5.2亿元,有效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乡村产业发展配套设施水平,为低收入人群就地就近提供就业岗位6237个,预计增加群众务工收入超过9700万元。

今年以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深入落实《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等政策,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等经验做法,持续健全以工代赈配套制度和规范流程,创新拓展以工代赈政策方式,坚守“赈”的初心,发挥“赈”的实效,以工代赈的赈济规模和社会影响持续扩大。一是抓制度完善,促政策落地见效。建立由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牵头、行业部门和县乡村共同参与的沟通协调机制,强化信息共享、协同联动、项目谋划、政策落实,制定《关于创新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加快推进我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等政策措施,配套出台工作指南、规范流程、管理办法及用工环节指导目录,形成以工代赈配套制度体系和规范流程。二是抓谋划推进,促项目提质增效。紧扣“产业发展配套”和“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两条主线,精准谋划社会效益显著、群众参与度高、劳务报酬比例高、示范引领作用强的项目,加强项目建设全流程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建立第三方督促检查和评估评价工作机制,在国家发展改革委2022年以工代赈工作成效综合评价中我区获评“较好”等次,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5部委2022年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绩效评价中我区以工代赈任务评为A级。三是抓模式创新,促赈济彰显实效。聚焦“重推”和“农推”两个关键点,持续推动在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积极探索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开发和资产收益分红等赈济模式,推广采取村民自建方式实施以工代赈项目,进一步激发困难群体就业增收内生动力,2022年中央财政以工代赈资金发放劳务报酬比例达到20%,2023年预计可提升至30%以上。

下一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加强以工代赈工作力度,全面拓展以工代赈政策实施范围、建设领域、受益对象、赈济模式,打造一批以工代赈推动乡村振兴样板村,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务微信
智能问答
政务服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