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区、市“两化一振兴”工作要求,主动应对“老城区”城乡融合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资源双向流动,逐步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融合发展格局,争创自治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强化顶层设计,坚持改革思维谋划部署。一是注重系统规划。区委主要领导点题部署,经区委四届七次全会研究,1月23日率先在全区出台《兴庆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两化一振兴”纳入兴庆区全面深化改革“1+4+N”贯彻落实机制体系,成为兴庆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四梁八柱”的重中之重。二是锚定奋斗目标。立足兴庆区“老城”发展实际,推动“一城一区多片”协同发展,把握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重点,大力开展“三高三路(新老京藏高速、青银高速、贺兰山路、兴庆路、北京路)”重点区域综合整治,持续扩大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聚焦健全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长效机制,自我加压,明确目标,鲜明提出通过三年努力打造自治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三是细化工作举措。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两化一振兴”工作要求,《方案》明确“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速进位工程、推进新型城镇化提档升级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质增效工程”3大工程22项行动70项具体措施,量化到2027年总体目标及每项行动具体指标,确保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用“数据说话”。
强化项目支撑,推动目标任务提质增效。一是加快推进一批。推动在建项目提质提速,积极实施城中村安置区改造、城市老旧管网治理、中小学及幼儿园建设等新型城镇化项目10个,落地清洁能源等新型工业化项目4个,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提升、淡水鱼生产加工、种养殖等乡村全面振兴项目8个,年度计划投资超20亿元。二是积极争取一批。抢抓政策窗口机遇期,积极对接争取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11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三是动态储备一批。提前谋划布局,储备城镇承载能力提升、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医疗服务供给能力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提升、数字经济等项目18个,谋划相关项目54个,紧盯自治区统筹资金,以高质量项目落地支撑各项任务落实。
强化机制保障,扎实系统推进工作落实。一是专班式推进。成立“两化一振兴”工作专班,下设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及乡村全面振兴三个工作小组,政协主要领导任专班组长、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及分管县处级领导共同任副组长,各涉及单位、乡镇(街道)作为成员,区委农办、发改局“双办公室”制度,确保协调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效。二是清单式管理。《方案》配套工作任务清单,明确三年工作任务及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动态增补更新自治区、银川市相关任务,形成“一案两单”,确保措施精准到位,定期调度协调推进,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三是目标式跟踪。对标自治区“两化一振兴”17项指标,发挥城镇化率高、城乡居民收入比小、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长等优势,不断提高城乡融合公共服务水平。锚定兴庆区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及全员劳动生产率较低的问题,进一步落实加大制造业招商、企业技改、科技投入、员工培训等增补措施,努力补齐短板弱项。
下一步,兴庆区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市“两化一振兴”工作部署要求上来,严格按照“一案两单”高质量推进,积极主动对接区、市各厅(局),争取更多政策、资金及试点落地兴庆,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努力争创自治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