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坚持将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作为统筹“两化一振兴”的重要抓手,科学规划、精准施策,推动教育服务供给提升、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以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小切口”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大文章”。
一、做强品牌聚人气,教育资源布局呈现新面貌。把打造教育品牌作为提升宁夏副中心城市吸引力的“关键一招”,建立与常住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公共教育服务供给动态调整机制。结合全市统筹“两化一振兴”规划和村庄规划布局调整,编制基础教育优化布局规划方案,逐步优化整合人口下降趋势明显的村级小规模学校。在城区和中心镇区建设普通高中和完全中学各1所,改造九年寄宿制学校6个,高标准完善寄宿制学校餐厅、住宿、卫生间等功能设施,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每个寄宿制学校配备1-2名校医,开通“家校定制公交”线路23条,行政村通公交比例达到80%以上,全面满足学生就学需求。
二、做优服务强支撑,产教深度融合迈出新步伐。聚焦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科学优化、合理设置固原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职教专业,持续打造“教学+实训+就业”一体化职教模式,每年输出产业人才5000人左右。聚焦企业所需大力推广“订单式”技能培训,开设产业人才订单班10个,通过“山川协作”计划,与银川职校联合培养装备制造等技术人才300余名。把“子女入学保障”纳入招商引资政策包,助力48个新型工业项目落户固原,为城区增加就业岗位1.2万个。在工业园区配套建设“校企共建校”3所,持续完善进城务工子女入学保障政策,确保务工子女就近就地入学,园区企业职工稳定度同比增加35%,促进进城务工人口稳定转变为城镇常住人口。
三、做细保障促公平,教育普惠共享取得新进展。充分发挥六盘名师、名校、名校长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城乡结对力度,组建教育集团23个、城乡共同体45个,建立县城学校、六盘名校与13所村级区域中心学校、52所乡镇中心校共同办学模式,确保每个乡镇学校都有城区优质学校对口帮扶。实施校长教师有序交流轮岗行动计划,完善交流轮岗保障与激励机制,加快推动县域内校际间师资均衡配置,大力推广“AI双师课堂”等数字化教学模式,为乡村小规模学校配备卫星课堂设备,实时共享城区优质课程。加强农村孤儿、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教育保障,对孤儿、留守儿童等困境儿童优先保障寄宿、交通和营养需求,对不适合进校的儿童做到“送教上门”全覆盖,确保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