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宁夏发展改革委强化顶层设计,科学制定计划,明确宣传目标,注重协同联动,大力实施“学习贯彻民营经济促进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宁夏在行动”活动,将法治宣传教育贯穿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全过程,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显著增强。
一、注重协同联动,实行“融合式”普法
(一)以“评估+”模式,增强宣传教育灵活性
全面落实“非禁即入”,聚焦6方面15项指标开展全区市场准入效能评估。通过开放日、大讲堂、宣介会等活动,采用宣传手册展板、视频讲解等方式向全区各类经营主体解读准入政策、典型案例,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各地清单公开率达96.43%,市场公平满意度达90分以上,有效破除准入壁垒。
(二)以“审批+”模式,提升宣传教育实效性
强化“提前介入、同步普法、全程服务”机制,优化投资在线审批监管服务平台咨询服务功能,加大对《自治区预算内统筹投资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暂行)》《自治区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重大项目联审会商等制度宣介,投资项目审批提速40%以上。在宁国运中宁330kV输变电工程项目核准中,探索开展项目申报前期预审,2个工作日完成核准,为项目后续开工创造有利条件。
办理宁国运中宁330kV输变电工程项目核准
(三)以“数字+”模式,强化宣传教育科学性
依托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一网三平台”,发布招标采购政策法规,强化公共资源交易六方协同管理。今年1-5月,民营企业中标率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5个百分点。搭建自治区综合评标专家“云培训”平台,印制《评标专家法律风险防范手册》,先后组织6000余名入库专家和区属企业、招标代理机构代表参加线上轮训和考核,切实增强招标投标主体法律意识。
二、注重靶向施策,实行“精准式”普法
(一)把牢“三个关键”,推动宣传教育提质增效
实施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把民营经济促进法列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学习内容。实行“巡回普法、政策宣贯和法治体检”,联合审批部门、公共服务机构、工商联等组织,定期进园区、进服务业集聚区、进企业宣讲法规政策,近五年来组织开展各类涉企主题普法活动800余场,发放法治宣传材料15万余份,接受法律咨询6000余人次。
开展全国生态日主题宣传活动
(二)落实“三项举措”,推动宣传教育提档升级
创新实施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项机制”,集成法治、政策、服务之力,推动区、市、县联动“服务下沉”。2024年以来各级召开民营企业纾困解难集中办公会191场次,解决企业发展难点堵点问题2000余个,协调兑现政策资金2000万元、清欠48万元,促成订单超300万元。开展“伴企走流程”活动,加大对78项法规政策、审查要点、办理流程等内容的宣传解读。
(三)实施“五项活动”,推动宣传教育提标扩面
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题普法活动,定期梳理并公布涉企法规政策核心条款、利好政策。开展“法律四进”专项活动,组建“营商伙伴”宣讲团,开展“送法入企”“送服入企”。指导各地开展“菁英擂台”竞赛活动,激励和培养一批“法治营商能手”“政策明白人”“法律体检官”。举办网络答题活动,推动民营企业权益保障相关法治知识“一键直达”。开展“服企惠企”宣传活动,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良好氛围。
三、注重跟踪问效,实行“单点式”普法
(一)坚持系统治理,推动以案促改促治
深入开展“一月一主题”普法活动,针对“法治兴经济”“法治护生态”“法治固安全”等普法主题,分类组织培训。组织旁听庭审,深入解读发改系统败诉案例。制定政府信息公开答复指引,推动信息公开工作法治化、规范化运行。今年以来已累计答复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1件,12345政务服务热线问题137条,答复率100%。
组织开展旁听庭审活动
举办全区能耗双控政策业务培训班
(二)坚持良性互动,推动争议纠纷妥善化解
构建信用管理制度体系,归集共享信用信息6822.3万条、联合奖惩信息23.65万条。持续推行信用修复全程网上办,提供到期提醒服务,为企业解决信用评级下调、融资受阻、招标受限等障碍。构建行政复议和诉讼闭环机制,搭建多元化解纠纷沟通平台,针对核心诉求依法依规开展释法说理,连续8年实现复议“零纠错”、行政诉讼“零败诉”。
(三)坚持务求实效,推动合法权益有效保护
建立营商环境“直通车”制度,公布涉企行政执法违法行为投诉举报方式,优化“接诉-分办-督导”模式,推进3件问题解决,答复18件质疑。探索建立涉企法律咨询服务机制,免费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帮助早康枸杞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了企业在中宁县承包40亩土地权益纠纷问题。2024年度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比上一年度再提升0.58个百分点。
召开法律咨询沟通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