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召开2024年第35次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和自治区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工作。委党组书记、主任李郁华主持会议并讲话,自治区党委第一巡视组副组长蒋耀强,委领导和机关各处室、委属各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十三届自治区党委2024年第36、37次常委会和自治区人民政府2024年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干字当头、众志成城,坚决打好“百日攻坚战”,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一要紧盯目标不放松,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目标导向,认真对照年初确定的各项经济指标任务,查漏补缺、补齐短板,继续扬长优势指标,加快提升潜力指标,全力追赶落后指标,坚决守住减分指标。二要紧盯政策求实效,坚持政策学在前、争取走在前、工作干在前,强化机遇意识,做足充分准备,研究吃透、抓住用好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沟通对接,确保各项政策接得住、落得快、落得好,切实把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成效。三要紧盯重点抓落实,聚焦新型能源体系、数字经济等重点工作,将谋划落在计划上、计划落在产业上、产业落在项目上,加快构建具有宁夏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宝中、包兰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前期工作,确保按照既定日期开工。提前做好2025年项目谋划,确保谋划项目与政策紧密衔接、高度匹配。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十四五”教育规划落实和“十五五”规划编制,聚焦重点区域、学段精准发力,积极谋划实施一批项目,有效增加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全力推动高等教育提质扩容,扩大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提升我区教育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制定经济规划中体现各民族共同目标,在实施经济政策中维护各民族共同利益,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中增进各族群众民生福祉,凝聚民族团结进步“向心力”,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架好民族团结进步“连心桥”。
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的意见》。会议指出,《意见》是宁夏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全委上下要认真对标对表、主动对号入座,细化改革措施、明确推进时序,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提升改革本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打开思路、打破常规,善于在学中干、干中学,自觉从守成守旧思想中解放出来,从传统工作定式中解放出来,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和自我革新的勇气,推进理念观念、制度机制、方式方法全方位改革创新,以新格局、新视野、新理念破解难题、干出成绩,努力做改革发展的行家里手。二要进一步精耕细作,全面细化改革举措。以攻坚克难的硬作风,化压力为动力、化责任为行动、化困难为挑战,精耕细作、精准发力、精打细算,全面对照中央部署的共性改革、宁夏承担的国家改革试点和示范区建设、重点改革和特色改革,将改革任务具体化、条目化、措施化,明确时序节点,把握好先后顺序,稳扎稳打,抓一件成一件,确保改革发展年年有新突破、新成果。三要进一步真抓实干,全面加快改革步伐。铆足“闯”的劲头、践行“试”的担当、发扬“干”的作风,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上奋力先行、在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上奋力先行、在完善防灾减灾体系上奋力先行、在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上奋力先行、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奋力先行、在稳步增进民生福祉上奋力先行、在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上奋力先行、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奋力先行,加快形成更多具有标志性改革成果和可推广的改革经验。会议传达学习了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有关会议精神。会议强调,要持续深化思想认识,认真做好整治攻坚任务,做到标准不降、劲头不松,在压责任、盯问题、强监管上持续发力,更好巩固前期整治成果,坚决防止整治问题反弹回潮。要持续强化协同配合,充分发挥经济综合部门作用,进一步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重点配合做好殡葬领域乱收费、政府投资项目欠薪等相关问题的整治工作,着力提高集中整治工作质效。要持续巩固整治实效,坚持将集中整治与常态化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四风”问题顽瘴痼疾专项整治等工作结合起来,紧紧围绕“群众急需、发展必须、民生短板、工作弱项”,在规划编制、项目审批、资金分配等方面更加注重民生福祉,高质高效办好民生实事。要持续压紧压实责任,对前期整治工作进行“回头看”,逐一“过筛子”,及时查漏补缺,全面排查整改,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