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文件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贯彻落实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的指导意见

索 引 号 640000001/2020-00309 发文时间 2018-03-05
发布机构 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标 题: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贯彻落实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的指导意见

 

宁发改产业〔2018〕136号


各市、县(区)发展改革委(局),宁东管委会经发局,银川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发局: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参与国际竞争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根本所在,为加快发展我国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突破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改产业〔2017〕2000号)、《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办产业〔2017〕2063号)(详细内容可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官方网站通知公告栏下载),制定了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新材料、制造业智能化、重大技术装备等9个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部署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切实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宁夏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初步形成现代煤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纺织、先进装备制造等制造业体系,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仍存在总体规模小、大型骨干企业少、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链不健全、高端、高附加值工业产品少等问题。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国家《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部署和要求,全面提升我区先进制造业水平,推动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根据国家支持方向并结合宁夏制造业发展现状,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全面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为主线,坚持创新驱动、市场主导、质量为先、重点突破的原则,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发展质量,激发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市场主体活力,引导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缩短宁夏与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差距,为实现我区制造业由“制造”向“创造”转变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先进制造水平明显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优质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主要技术装备基本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现代煤化工行业进一步向精细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延伸发展高端润滑油、高端塑料、合成纤维和精细化工等高附加值产品;新材料形成基地化生产,培育壮大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生产规模并延伸发展电解液、隔膜材料,扩大宁东动力电池生产能力,形成锂电池材料—动力锂电池完整产业链;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对位芳纶等纺织新材料取得新突破,纺织终端消费品附加值得到有效提高;发动机用高温铝合金材料、高性能硅钢等先进金属材料研制取得新进展;轨道交通设备用高精密轴承、铝合金枕梁、电子变压器等重要零件获得应用并形成规模化生产;引进和发展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等新兴制造业企业,培育新动能,在重点领域壮大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和领军企业,培育一批专注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重点扶持发展轨道交通装备、智能汽车、新材料、智能制造四个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数字化智能制造企业,实现我区先进制造业总体技术水平达到西部地区先进水平,综合实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重点发展领域

(一)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

——高端轴承:重点研发地铁、城轨、高速列车轴箱轴承,开展地铁A型车辆轴箱轴承、牵引电机绝缘轴承等产品的国产化替代研发,突破设计、制造、润滑、检测与试验、状态监测等技术,形成批量化生产能力。

——铝合金枕梁:重点研发轨道列车用铝合金侧墙、地板、蒙皮、高速动车组铝合金枕梁等高品质超薄超宽铝合金构件,实现产业化生产。

——电子变压器:重点研发高频、大功率、高密度、高可靠性的高速和重载铁路车载牵引变压器,实现产业化生产。

——跨坐式单轨列车:引进企业开展产品方案设计和工程设计,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研发时速80公里跨座式单轨列车,推动示范应用,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开展跨座式单轨列车牵引系统及车载储能装置研制。

(二)智能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

引进具有国内外先进技术生产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配套引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汽车配套零部件生产项目,培育壮大现有汽车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重点推进先进动力电池研制及高效回收利用工程,延伸和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轻量化车身:结合汽车产品轻量化的发展趋势,开展铝合金、镁合金材料深加工及应用的自主技术研发,引进企业开发低密度的轻质材料和高强度材料,主要包括以铝、镁、钛合金为代表的金属材料和塑料、纤维等高分子材料。重点发展应用铝合金、高强度钢、镁合金、碳纤维等新材料生产制造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车身。

——先进动力电池及系统集成。开展高安全、长寿命、耐低温、低成本的高能量型和高功率型车用动力电池材料、单体及系统研发和产业化,加强高效率、高精度、智能化先进动力电池生产线示范应用。由动力电池制造骨干企业组织实施,重点研制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0瓦时/千克的高能量密度车用动力电池、满足车辆低温工作环境的宽温域高性能动力电池,加快突破单体批量化生产及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开展正负极材料、高性能隔膜及功能性电解液等关键材料产业化。

——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项目。引进动力电池回收项目,研发动力电池单体、模组、系统的自动化拆解先进工艺及专用设备,开展镍、钴、锰等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隔膜、电解液无害化处理,建立电池后处理综合信息数据库。

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

——先进金属及非金属材料:重点发展汽车用超高强钢板及零部件用钢、高性能硅钢、发动机用高温合金材料、大型压铸模用热作模具钢等钢铁材料产品;发展航空用轻合金、高端稀土功能等有色金属材料产品;发展高性能氮化硅、碳化硼陶瓷等无机非金属材料产品。

序号

产品

主要指标

1

大型压铸模用热作模具钢

横向心部V型缺口冲击功≥19J,等向性(横向和纵向比)≥0.85,S≤0.002%、P≤0.010%,A、C类夹杂物≤0.5级,B、D类夹杂物细系≤1.5级、粗系≤1.0级,大型压铸模具使用寿命达到10万次以上。

2

高性能硅钢

(1)取向硅钢:厚度0.18mm、P17/50≤0.65W/kg,厚度0.20mm、P17/50≤0.70W/kg。 (2)0.18mm以下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

3

发动机用高温铝合金材料

(1)高温合金棒材:最大直径>350mm,晶粒度7-9级,Φ0.8mm平底 孔超声波水浸探伤杂波低于-16db,N、S总含量<10ppm,Bi、Tl、Se、Te总含量<5ppm。 (2)高温合金粉末:粒度45~106μm,收得率>70%,球形度>99%, 增氧量<50ppm,非金属夹杂个数

4

航空用轻合金 材 料

(1)航空用钛合金挤压型材:T形、L形、U形、Z形等典型截面, 中强级别成品的室温抗拉强度≥900MPa、伸长率≥10%,高强级别成品 室温抗拉强度≥1150MPa、伸长率≥10%。 (2)大规格蒙皮铝合金板:纵向抗拉强度≥469MPa、屈服强度≥427MPa、伸长率≥8%,横向抗拉强度≥462MPa、屈服强度≥407MPa、 伸长率≥9%。 (3)预拉伸铝合金厚板:厚度20~50mm,纵向抗拉强度≥510MPa、屈服 强 度≥441MPa、伸长率≥10%,横向抗拉强度≥510MPa、屈服强度≥441MPa、伸长率≥9%。

5

高性能氮化硅陶瓷材料

相对密度≥98.0%,维氏硬度≥14.2GPa,弯曲强度≥700MPa(室温),断裂韧性≥6.5MPa·m1/2,热导率≥20W/m·K(室温),抗击穿电压≥3.0 kV/mm。

——先进有机材料:重点发展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EVA)、聚烯烃弹性体(POE)、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TPO)、聚碳酸酯、特种聚酯等高端聚烯烃树脂产品,发展高碳α烯烃、乙醇胺、乙撑胺、丁醇、辛醇、环氧丙烷、丙烯酸、苯酚、丙酮、碳酸二甲酯等有机原料或有机溶剂,实现与石油路线聚烯烃的差别化竞争。

序号

产品

主要指标

1

聚碳酸酯

具有高透明性、耐冲击性和尺寸稳定性,2mm薄板可见光透过率达90%,熔程220~240℃。光气法工艺的单套装置规模达到6万吨/年;非光气法工艺的单套装置规模达到10万吨/年。

2

特种聚酯及关键单体

包括PCT(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及共聚物PET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N(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及关键单体PDO(1,3-丙二醇)、CHDM(1,4-环己烷二甲醇)、NDA(2,6-萘二甲酸)。PCT长期使用温度达130℃,高强度,高韧性;PETG高度透明,抗冲击性能优异;PEN长期使用温度达160℃,拉伸强度>74MPa,气体阻隔性好。单套装置规模达到5千吨/年。

3

高碳α烯烃

采用齐聚生产工艺,可生产碳八及以上的高碳α烯烃,单套装置规模达到5万吨/年以上。

4

乙烯和α烯烃共聚(POE)弹性体

由乙烯和α烯烃(主要是辛烯-1)通过茂金属催化剂与溶液法聚烯烃生产工艺相结合的工艺合成。单套装置规模达到万吨级/年。

5

高吸水性树脂

粒度分布:<150μm≤5%,<106μm≤1%;吸收速度≤55s,吸收量≥50g/g,保液量≥30g/g。新建单套装置规模达到3万吨/年或现有装置升级改造。

6

聚烯烃热塑性 弹性体

可在-60~135℃温度范围内使用,硬度范围在25A~65D之间,具有较好的耐候性,优异的抗老化、耐臭氧和耐紫外线性能。单套装置规模达到万吨级/年。

——先进复合材料:重点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对位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碳化硅纤维等高性能纤维材料;发展新型溶剂法纤维素纤维、聚乳酸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生物基聚酰胺纤维等生物基化学纤维材料;发展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高安全高比能电池等高性能电池等产品。

序号

产品

主要指标

1

对位芳纶

(1)高模对位芳纶:拉伸模量≥110GPa,强度≥18cN/dtex,线密度3000D和1500D,线密度偏差≤4%,断裂伸长率1.5~3.5%。

(2)高强对位芳纶:拉伸强度≥22cN/dtex,断裂伸长率≥3.6%。

2

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

干态断裂强度≥3.6cN/dtex,湿态断裂强度≥3.2cN/dtex。

3

锂离子正极材料

(1)高镍三元正极材料,NCM622:扣式电池0.1C放电比容量≥180mAh/g,全电池1C充放电循环寿命≥2500周。NCM811:扣式电池0.1C放电比容量≥200mAh/g,全电池1C充放电循环寿命≥2000周。NCA:能量密度300~320wh/kg。

(2)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能量密度130~140 wh/kg。

4

高安全高比能锂离子电池

电池单体能量密度≥230wh/kg,循环寿命≥1500周。

(四)智能制造

立足我区现有智能制造企业,瞄准国内外优势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集聚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创新资源,重点发展3D打印、机器人、智能输配电设备等领域,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应用示范推广。

——智能化示范工厂建设。面向机械、电气、电子设备等离散制造业,利用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数字控制装备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工控机等离散控制系统,围绕制造单元、加工中心、生产线和车间进行智能化改造,推动全面感知、设备互联、数据集成、智能管控。

面向冶金、石化、医药等流程控制制造业,利用集散式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等流程控制系统,围绕生产全过程的工艺控制、状态监测、故障诊断、质量控制和安全保障的智能化需求,加快装备智能化改造,推动先进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的全面应用和优化升级。

——机器人。重点发展桁架机器人、关节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人、装配机器人,提高整机系列化产品开发能力。推动生产企业实施典型制造领域生产过程智能化改造,鼓励企业采用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进行示范应用生产线建设(采用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数量占比不低于60%)。发展工业机器人专用减速器、手臂、自动检测机构等零部件区内配套。研制高精密减速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等伺服传动部件,实现规模化应用。通过招商引资布局智能轮椅、护理床等面向未来助老、助残智能服务机器人以及清洁机器人、娱乐机器人等的研发及产业化。

——3D打印。加快提升三维立体打印(3DP)、材料喷射成形等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制造能力,推动3D打印产业化应用推广,推动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立足我区现有3D打印研发制造基础和智能铸造优势,重点研发超临界、超超临界蒸汽轮机高性能铸钢件、特种纯钢锭铸件、内燃机铸件、薄壁高复杂程度的铝镁合金压铸件,为汽车、航空等领域进行轻量化配套应用的高端铸件,探索为企业提供智能铸造工厂和3D打印设备的交钥匙工程。

——智能输配电设备。推动智能变压器等研发与产业化,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和品牌竞争力,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变压器、新型智能成套高低压开关设备、特高压输电变电关键零部件等电力元器件,以及节能环保型电线电缆、智能检测终端、电子式互感器等智能变电站设备。

三、保障措施

(一)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请各市、县(区)发展改革部门充分发挥规划和产业政策指导作用,加强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多方合作,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和支持的领域,不断充实一批有市场、有前景、带动力强的新项目、好项目。同时,紧盯政策动向,做好沟通衔接,认真组织项目申报,对于申报材料不全的项目,积极给予全方位指导,帮助项目单位办理完善相关材料,做到及时上报,争取获得更多的政策性资金支持。

(二)强化重大建设项目库滚动管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请及时动态更新三年滚动投资计划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17〕1957号)等文件要求,今后未列入重点建设项目库和三年滚动投资计划的项目不得申请安排中央投资,请市、县(区)发展改革部门准确把握入库条件,参照《增加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改产业〔2017〕2000号)和轨道交通装备等9个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发改办产业〔2017〕2063号)明确的重点领域和支持方向,做好地方产业发展引导、项目谋划、项目储备等工作,将符合要求的项目于每季度末20号前报送至重大建设项目库,要确保项目前期工作要件齐备,我委对项目进行审核后纳入自治区重大项目库。对于列入三年滚动计划的项目,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形成安排一批补充一批的良性循环,对竣工项目和确实无法继续实施的“僵尸项目”,要及时上报我委从重大项目库中尽快移除,动态调整。今后,中央补助投资项目将从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内择优选取。

(三)加大合作力度

鼓励通过招商引资、并购、合资合作等形式,选择具有填补我区产业空白,以及对我区制造业产业链具有补链、增链、强链的先进制造业项目,重点引进轨道交通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新材料等具有先进生产技术的高端制造业企业,支持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开展技术合作或组建联合体共同研发建设项目。

(四)强化金融政策扶持。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积极与金融机构共享企业信息,研究建立产融对接新模式,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金融优势,利用贷款贴息、担保的方式,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项目实施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区级制造业领域上市、挂牌、发债后备企业库,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开展直接融资。发挥政府性基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加大在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领域、成长性企业及重大项目的投资力度。贯彻国家和自治区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降成本等优惠政策,加强优惠政策宣传,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2018年3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